湖北企业网

陈嘉庚慈善践行与卓顺发的大爱传承

更新时间:2023-12-01点击:1193

陈嘉庚慈善践行

了解陈嘉庚后人与卓顺发的大爱传承

2023年11月25日,卓顺发太平绅士以及陈家后人在分享他们对慈善领域见解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慈善在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他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当今社会中继续传扬和实践家国情怀以及大爱精神。

image.png

image.png

卓顺发太平绅士及陈家后人先后分享了他们对慈善领域的见解,特别强调了慈善在促进社会和谐及进步方面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在当今社会中继续传扬和实践家国情怀和大爱精神。

陈嘉庚先生的"建学育才"理念深刻影响了华人社会。此次讲座深入研究陈嘉庚的长孙陈立人和曾孙陈铭,揭示了他们如何传承了这一伟大的大爱精神。卓顺发太平绅士作为继承陈嘉庚慈善理念的杰出代表,在他的领导下,善济医社在过去八年里总共服务了约305万看诊人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image.png

image.png

陈嘉庚家族

长孙陈立人与曾孙陈铭

在《家国情怀大爱无疆—慈善践行与传承》文化讲座上,陈嘉庚的长孙陈立人和曾孙陈铭深入探讨了他们在教育和慈善方面的继承与发展。他们不仅在教育领域做出显著贡献,例如投资建设学校和图书馆,营造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同时还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运用家族财富支持社会边缘群体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

image.png

陈立人和陈铭一直怀着对社会责任的坚守,通过慈善行动显著改善了许多人的生活状况。他们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体现在持续支持公益项目和个人慈善活动中。在教育和慈善领域,他们展现了继承祖辈遗志的决心和能力。不仅在物质上支持社会发展,更在精神层面传扬了以大爱和奉献为核心的家族价值观。

image.png

陈嘉庚生平成就卓越,婚姻生活中携四位贤良的妻室,育有九子八女。长子陈济民(1894年-1989年),即陈立人的父亲,乃原配张宝果所生,而张宝果最终辞世于新加坡。

陈立人本身是香港集友银行(Chiyu Banking)的股东,同时亦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的常务校董。这家由祖父陈嘉庚创建的银行一直稳健发展,在香港设有24间分行,在中国设有六间分行,致力于资助上万名贫困学生。

image.png

因为父亲是家中长子,陈立人自幼便深受其参与祖父和家族事务的熏陶,对祖父为民族事业和教育付出的精神深感敬佩。尽管被"名人之后"光环所笼罩,陈立人坚称他们肩负的责任比普通人更为重大。由于华人对陈嘉庚的崇敬和热爱,他们更加关注陈家后代,寄予厚望。因此,作为陈家后代,陈立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显得格外严苛。

2019年,陈立人慷慨捐赠了九箱百余件新加坡华侨华人家居生活实物至厦门华侨博物院,其中包含陈嘉庚先生及其家人曾使用的物品。此外,1997年,陈立人代表家族受邀出席“香港97回归”时收到众多礼物,随后将这些礼物悉数捐赠给了厦门华侨博物院。

image.png

厦门华侨博物院,由陈嘉庚亲自创办于1956年,正式向公众开放则是在1959年。陈立人说," 我希望能稍微有一个安静的世界,纪念和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老爷子的地方。把这些物品都捐给华侨博物院,让更多公众有机会去接触,去了解和去认识。”

image.png

陈嘉庚精神传承人

卓顺发太平绅士

卓顺发太平绅士,身任善济医社义务执行主席,在其领导下,善济展现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理念。他传承陈嘉庚的慈善精神,为善济医社注入崭新的活力和使命。2008年,善济陷入困境,濒临结业的边缘。在张锦泉先生的多次邀请下,卓顺发挺身而出,成功挽救了这具有百年历史的医社。

image.png

在卓顺发的领导下,善济医社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建立了一流的中医治疗与保健中心,为贫困人群提供基础医疗,截至2023年,善济医社共有125位员工,在全岛的13间分社,为大众提供免费中医问诊,每天服务大约1200人次。

卓顺发在讲座上强调,他的慈善精神根植于母亲的榜样。尽管他在童年时期家境贫困,但母亲一直愿意收养其他孩子,这种仁爱和慈悲的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他。这样的家庭背景激发了他对慈善事业的热忱,驱使他在领导善济医社的过程中,成功使组织从危机中振兴,使其成为一个为社会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的机构。

image.png

卓顺发儿时展现出的学业热情和卓越才华为他赢得了15岁时进入新加坡著名的华侨中学的资格。受到校创办人陈嘉庚的深刻影响,他专心致志地研究并传承陈嘉庚的慈善理念。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期间,卓顺发与几位朋友,包括议员扬木光快速发起了一场赈灾义演。这场名为“让爱川流不息”的电视募捐活动在短短四天内筹备完成,创下了新加坡电视募捐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共筹集了约5000万元人民币的善款。

image.png

卓顺发亲自奔赴四川,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在他的倡导下,建立了七所中新友谊小学,包括绵阳警钟街中新友谊小学、大邑蔡场中新友谊小学、绵竹汉旺武都中新友谊小学、什邡马祖东岳中新友谊小学、仁寿县宝马乡粮丰中新友谊希望小学、雅安名山县红星中新友谊希望小学和广汉市南兴镇中新友谊希望小学,还修建了双柏村的马坪石桥。使众多孩子得以重新踏上校园。2012年,卓顺发荣任大邑蔡场·中新友谊小学名誉校长。

image.png

卓顺发还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推崇,于2023年10月被任命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他视慈善为自己的责任与事业,以看到病人康复为最大回报。

image.png

image.png

善济医社在他的领导下,投资2000万新元(1亿元人民币)建立总部大楼“善济慈善中心”,预计2023年底开幕。可接待社区的年长者做健康检查,如中医咨询、药物、针灸和推拿治疗,供自助餐、娱乐节目和礼品,与居民和年长者分享交流。并设有接待咨询,捐款捐赠,领取健康资源、健康礼品物资等相关事宜的接待处、直播间,以及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免费剪头发的理发室等,共襄善举,共同打造新加坡为善良之都。

image.png

image.png

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影响社会,教育影响国家,教育影响世界,教育影响人类,教育影响宇宙和大自然。教育是善知识,正能量。教育是互相交流,学习,自我提升,改变,修身养性,认识世界的领域。

卓顺发致力于慈善事业二十多年,他常常记录当下的心情、心念、心境,心善,以及人生感悟,处事哲学等等,著有八本书籍:《感恩1》、《感恩2》、《路》、《珍惜生命·感恩人生》、《当下最真·活在当下》、《如果你是大海·不在乎那条船》、《一切是浮云》和《四季匆匆,春天太短》。

新著《天下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于2024年11月10日出版,是卓顺发太平绅士的第九本书。九本语录一共印刷了十八万多本,其中《天下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印刷16,080,《四季匆匆 春天太短》印刷12700本,《一切是浮云》印刷10200本,《如果你是大海,不在乎那条船》印刷20300本、《当下最真  活在当下》25610本、《珍惜生命 感恩人生》31352本、《路》27400本、《感恩》一16331本、《感恩》二 20200本,其中《珍惜生命 感恩人生》曾荣获“大众书局读者票选好书奖第三名”,《当下最真 活在当下》也获提名2021年读者票选好书奖。这也促使卓主席不断在撰写出新的作品,通过文字的力量传播善知识,也让更多的人走近慈善、了解慈善、关注慈善、参与慈善,感恩光明回馈社会。

image.png

image.png

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

林得楠

在《家国情怀 大爱无疆—慈善践行与传承》的文化讲座中,特邀嘉宾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林得楠先生与会分享,他强调慈善事业有两大板块,一为教育,一为贫病,包括医疗保健。从事慈善工作基本有两大方式,一为出钱,一为出力。卓顺发太平绅士的慈善事业可说是超越了这个范围,他是以多元化的方式造福民众,包括支持文学、文化与艺术。

image.png

林先生提及卓主席的多部作品,包括《感恩》、《路》、《珍惜生命.感恩人生》、《当下最真。活在当下》、《如果你是大海,不在乎那条船》、《一切是浮云》、《四季匆匆,春天太短》及《天下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等。这些作品在书市上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认可,并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无法深入他的思想空间,但仍能从他的文字中吸取生活的正能量和心灵的营养。

image.png

林得楠先生特别强调了卓顺发主席对本地文化艺术界的贡献,在2016年卓顺发担任新加坡作家协会的名誉理事长,全力支持本地文学和文化艺术团体,而这些支持都源于他出售罗敏娜控股股份后成立的个人基金一罗敏娜基金。

image.png

林先生赞赏卓主席作为一位慈善家,将爱好文学转化为“文字工作者”的身份。卓主席的书籍不仅在医疗教育领域传递慈善精神,也在文化层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文字被视为治愈心灵的良药。

《艺术研究》杂志主编

邹璐

《艺术研究》杂志主编、文化工作者邹璐在《家国情怀,大爱无疆——慈善践行与传承》文化讲座中,分享了有关汶川大地震后,卓顺发主席发起推动的电视慈善义演筹款项目“温情无国界,让爱川流不息”这段历史。她指出,当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人们都还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卓主席与几位朋友包括议员杨木光先生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发起赈灾电视筹款演出。这次筹款演出在新加坡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共筹得约103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对援助汶川地震灾区发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image.png

image.png

邹璐说卓主席所领导的筹款活动是“悲智双运”,不仅体现了大慈悲心,还充满智慧,确保这些善款精准地用于四川的灾区重建。卓主席和他的团队专注于那些较为偏远和不太被人关注的地区,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凭借这笔款项,他们在汶川灾区及周边地区建了七所学校和一座桥梁,当时就解决了7500多名学生的就学问题,让师生们得以重返校园。

image.png

邹璐表示,筹款活动及援建项目向世界展现了新加坡人民的大爱精神,深厚的公益心和自觉自发的慈善行动力。她指出,新加坡是全世界对汶川大地震捐款排名第三的国家,这一事实显示了新加坡人民的慈悲和慷慨。

邹璐还提到卓主席在捐款活动后,还继续进行的工作,比如每年组织访问四川,为孩子们举办儿童节活动等,展现了他的持续关怀和全心投入。

image.png

邹璐在讲座中对卓顺发主席的行动力和领导力非常赞叹,并期待更多企业家和社会领袖人物能够参与并推动新加坡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出具有借鉴意义的运营模式。她的分享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到卓顺发主席对社会的贡献,也强调了新加坡民间社会自觉自发的公益精神和行动力,并且是跨国界的,回应了讲座主题《家国情怀,大爱无疆——慈善践行与传承》。

image.png

厦门大学新加坡校友会会长

兰博士

厦门大学新加坡校友会会长兰博士,在《家国情怀 大爱无疆—慈善践行与传承》文化讲座上作为厦门大学新加坡校友会会长发言,分享了他与厦门大学的深厚情感及感谢陈嘉庚对厦门、集美所做的慈善贡献。

image.png

他回顾了自己的教育经历,提到虽然成绩优异,但出于经济考虑选择了离家近的厦门大学。兰博士不仅在厦门大学学习,还曾在集美大学教书,因此他将自己视为厦门大学与集美学村的双校友。他提到,自己作为校友会会长已有18年之久,这份角色不仅让他与厦门大学建立了更深的联系,再了解陈嘉庚精神之后,还促进了他对教育与慈善的长期投入。

倾资办学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也是他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陈嘉庚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因此,他倾注毕生精力与财力来兴学育才。陈嘉庚先生一生兴办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厦门和集美三地。厦门华侨博物院前院长陈毅明副教授说:“ 如果仅认为嘉庚精神仅是办学或慈善,那很表面,嘉庚精神是民族文化。”

image.png

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先生侨居海外近六十年间,带头创办了五所华文小学和中学(道南、爱同、崇福、华侨中学、南侨女中),二所中等专科学校(水产航海、南侨师范),捐助一所英文中学(英华),还赞助一所曾拟办的大学(星洲大学),不仅如此还资助过华侨学校,比如中华女校、南洋女中以及南洋大学等。

image.png

从1913年开始,陈嘉庚决心将一生赚取的财富用于教育和社会服务。从最初的小学到集美的一系列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商科、水产、航海、农林以及华侨补习学校,还有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农林试验场、医院、发电厂、大会堂、游泳池等现代化设施,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教育村庄,统称为集美学校。到了1961年,学校的学生人数达到1.1万人,这一庞大规模的、设施完备的教育体系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独一无二。

image.png

陈嘉庚在集美创建中小学后,深刻认识到中国福建地区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他意识到这个地区不仅缺乏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而且中等学校也无法培养足够的教师。正如他所言:“闽省有千余万人口,却没有一所公私立大学。这不仅导致专门人才的匮乏,还使中等学校无法培养足够的教师。” 于是,他下定决心创办厦门大学,希望能够激励有志之士,共同合作,振兴中华教育事业。

在讲座中,兰博士强调了陈嘉庚在厦门大学历史的重要性。他提到,校友会自1941年创立以来,已经有数代会长推动其发展,秉承着陈嘉庚精神,将华族精神发扬光大。

image.png

在《家国情怀 大爱无疆—慈善践行与传承》文化讲座中,对陈嘉庚的慈善精神进行深刻探讨,突显了他在社会责任和教育事业方面的不懈追求。这次讲座不仅是对陈嘉庚先生和陈氏家族的致敬,同时也是对善济医社及卓顺发主席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的肯定。

这次讲座的成功体现在于它不仅仅是对过去贡献者的纪念,更是一次对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鼓励,为社会进步贡献了可贵的力量。透过生动而深刻地分享陈氏家族和卓顺发主席的故事,讲座成功地点燃了听众内心的热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慈善事业持续向前发展。这种激励和启发将在未来引领更多人踏上慈善之路,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